十大關鍵詞,幫您預判2019紡織行業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19-01-16
2018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年,我國紡織工業落實高質量發展總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了平穩運行。
圍繞“科技、時尚、綠色”這一行業新定位新標簽進行的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文化創新、智能制造等,從根本上提升了我國紡織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同時,軍民融合、產融結合等為紡織工業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后勁。
2019年,我們邁進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站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需要明確的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仍是首要任務,堅持開放發展是建設紡織強國的必由之路,“科技、時尚、綠色”將繼續指引行業進行科技創新、文化賦能、綠色發展,跨界融合將為產業升級提供助力,“工匠傳幫帶”將催生產業工人傳承紡織工匠精神的內生動力,而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紡織業也必將繼續做出更大的貢獻。
01 經濟走勢
2019首要任務: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回顧2018年,國內宏觀基本面總體穩定,紡織工業落實高質量發展總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了平穩運行。行業在穩定經濟、擴大內需、抵抗風險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表現出應有擔當。國家對解決民營和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對深化產融合作、對“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也為企業家增添了信心。
2018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對做好經濟工作釋放了新信號。會議提出,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要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這無疑成為了今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和主旋律。
對于經濟形勢的判斷,中央提出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認為,從當前的經濟數據看,今年經濟仍將處于調整期,在經濟新常態下,將繼續保持L型走勢。作為市場化最充分的行業,紡織業最先進入調整期,并保持中低速發展,這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年首個重點任務,在高勇看來,這也說明國家對近年來中國經濟出現脫實向虛趨勢的擔憂,重新重視實體經濟,體現了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的決心。
在政策方面,要求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更大規模減稅、更明顯降費,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高勇認為,這些表述都將為今年經濟發展帶來實質性利好。
“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是中央對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高勇解釋說,實際上,微觀主體在實體經濟中代表著企業。會議三次提出“微觀主體活力”傳遞出中國未來發展新動向,為破除民營經濟發展障礙“開良方”,增強了中小微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企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市場供給主體,唯有激發企業活力、提升企業效率,才能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這也表明國家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暫時困難,將下大力采取精準有效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出實招進一步從減輕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題、完善環保治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實施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02開放發展
堅持開放是強國建設必由之路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當下,中國對外開放進程正在獲得新的加速度,而紡織產業也在對外開放的進程中,加速全球資源配置,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中國將“一帶一路”倡議同改革開放緊密結合,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深化全面對外開放格局。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紡織產業擔當起了先行軍的角色,積極探路“走出去”。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當前,紡織產業在“走出去”方面較為充分,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中國紡織企業紛紛到南亞、西亞、中亞以及非洲地區投資,包括越南、埃塞俄比亞、埃及、肯尼亞、尼日利亞等國,積極在產能方面“走出去”。
2018年12月15日,越南華孚工業園開園。據了解,四年來,越南華孚總投資3億美元,建設紗錠28萬錠,色纖染色2萬噸,研發中心2000平方米,配套生產生活設施11萬平方米,已經成為華孚在東南亞的快速反應基地,解決就業3200余人。
像華孚一樣拓展戰略新空間,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紡織企業不在少數。據介紹,目前紡織企業對外投資持續增加,制造布局與資源配置雙線并行,截至2017年底,中國紡織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00億美元,境外投資生產企業超過100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美元,從業人數達到近20萬人,而亞洲是中國紡織行業對外投資存量中的第一大集中區域,非洲是中國紡織行業現階段對外投資的新熱點地區。特別是近年來,紡織企業還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經濟全球化與國內消費升級發展機遇,精準發力,通過打造跨國供應鏈,通過品牌、技術、市場渠道的向外拓展,實現在全球產業鏈的價值提升,這成為近年來產業轉移的重要趨勢。
2018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的嚴峻挑戰,我國紡織業在發展環境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穩中求進,保持了健康的發展態勢。中美貿易摩擦從短期看,增加了紡織品服裝對美出口的不確定因素,長遠看將會促使我們加快全球布局、提質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紡織產業與亞非國家的合作增添了發展新動力,創造了發展新機遇,拓展了發展新空間,促使合作步入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的新階段。
過去一年,中國紡織業一系列“走出去”動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開展,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家代表團先后出訪了埃塞俄比亞、埃及、意大利、美國、以色列、約旦、南非、越南、馬來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世界發展的維度看,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03科技創新
原創技術推動行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在過去的一年,紡織工業已走上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進智能制造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物質基礎。智能制造不僅是紡織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紡織工業成為創新驅動科技產業的重要路徑。近年獲得“紡織之光”科技一等獎的不少項目,都體現了智能制造的特點。由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開發的高質高效環錠紡紗先進技術、由中山益達服裝有限公司等單位開發的牛仔洗水智能化關鍵技術等為代表的紡織智能制造項目,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紡織制造的深度融合,有效推進了紡織制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先進制造基礎。
在新的一年里,科技創新的重點將主要集中在纖維新材料技術、綠色制造技術、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技術、先進紡織裝備技術、紡織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
04原料格局
平穩發展大勢不會改變
2018年中,在原油價格波動、匯率變化、期貨炒作及供求關系改變等多種因素影響下,聚酯市場經歷了一輪暴漲暴跌行情。到年底,聚酯鏈產品已跌破此前上漲的起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分析,暴跌只是過度暴漲之后的市場反應,聚酯市場并不具備繼續大幅下跌的條件。近兩年,由于效益良好,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一定的不理性,導致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對市場造成一定壓力。但由于設備商對供應能力的控制,使這些產能穩步釋放,對市場的沖擊基本處在可消化范圍內。2019年雖仍有一定數量的產能計劃投產,但由于行業景氣度下滑,部分裝置可能會推遲投產。端小平提醒企業,雖然行情已基本筑底,未來市場有望好轉或反彈,但也要保持理性再理性,不參與期貨投機炒作。
2018年以來,國內棉價隨市場供需變化有所波動,但內外棉價差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2018/2019年新棉花年度開啟在即,到本輪放儲結束,國儲庫存估計減少至200萬噸左右,考慮維持常態化庫存需求,新年度國儲棉對于增加市場總量供給的作用將下降。而經過近兩年的調整,紡織行業用棉量有所回升,預計2019年國內將出現300萬噸左右的棉花供給缺口。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指出,在供需缺口加大的情況下,棉花管理政策的合理安排對于紡織行業保持平穩運行至關重要,未來紡織行業仍需高度關注棉花進口配額總量安排及發放方式調整。
此外,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一度讓用棉企業憂心忡忡。2018年12月24日,財政部發布《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適當降低棉花滑準稅。調整滑準稅,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進口成本,但后期棉價走勢依然是個未知數,企業要密切關注市場供需狀況。
2019年還無法預知是否會遭遇一些“黑天鵝”或“灰犀?!笔录珶o論怎樣都要堅信,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全球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原料行業平穩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根本改變。企業要善于把握新機遇,將行業上下游聯動起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好“三品”戰略,把壓力變為加快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05智能制造
內驅行業發展,未來勢不可當
縱觀2018年,紡織服裝行業的一個發展共識便是:智能化在提升供應體系的勞動生產率、柔性制造水平以及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方面,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高大上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使紡織服裝行業成為了高科技產業中的一員,并為行業進一步吸引高新人才、解決招工難等瓶頸問題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案。
智能制造將成為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值得肯定的是,2018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針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化發展態勢,2018年6月,中紡聯召開了首屆“中國紡織工業智能制造大會”。會議再次強調,開展智能制造是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必須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紡織行業內智能制造的觀點交流與技術探索不停步。
而早在2016年,中國服裝協會在工信部的支持和推動下,就聯合相關產業協會、科研院校和龍頭企業成立了“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幾年來聯盟始終致力于中國服裝行業智能制造的推廣與提升。實際上,智能技術正在改造著傳統紡織行業,眾多企業正在嘗試部分制造環節的智能化,有些企業雖然沒有大規模地更換設備,但通過關鍵環節的設備升級,也顯著提高了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
可以預見,2019年行業將持續聚焦智能制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指出,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制造應著重于智能化裝備、智能化運營和智能化產品三方面內容的打造。
06綠色模式
從責任向價值轉變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共識,且形態正在從責任向價值轉變。從2018年初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確立“治污減排受益、超標排污受損”的市場規則,到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排污許可制度開始全國推廣;從央行制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積極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到發改委公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可以看出,國家正在進一步完善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價格機制,確定資源稀缺程度、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綠色與環保要素開始全面納入行業生產體系與價值體系。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責任資產化進入快車道。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紡織行業圍繞綠色制造展開了一系列行動,并取得了顯著成就。
2018年,化纖行業繼續開展“綠色纖維標志”認證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1家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和原液著色化學纖維生產企業中的佼佼者獲得了“綠色纖維標志”認證。這些企業均高度重視綠色纖維的相關工作,將其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團隊建設、生產和技術上配備了較強的力量,致力于實現纖維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可持續,為行業的綠色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綠色制造名單》,紡織服裝行業有22家企業入選綠色工廠、35種產品獲評綠色設計產品、3家企業獲評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截至目前,紡織服裝行業共有41家企業入選綠色工廠、42種產品獲評綠色設計產品、3家企業獲評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成為衡量行業發展的重要價值尺度。做好環保工作事關價值創造,更牽涉企業生死。政策倒逼、市場出清、產品溢價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提前布局綠色發展的行業企業正獲得越來越大的競爭優勢。
07跨界融合
助力行業贏得轉型升級先機
今天,隨著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產業邊界日益模糊,跨界融合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升級的大趨勢。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期,紡織行業正積極把握大勢、抓緊機遇,加快推動產業融合,大力發展跨界產業,努力贏得產業升級的先機。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全局,也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以及紡織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后勁。
紡織行業作為民營企業較為集中的領域,不僅群體龐大,而且參與軍民融合的產品類別豐富。長期以來,紡織品是僅次于鋼鐵材料的一大軍需裝備品,是保證戰斗力的基礎,是實施軍民融合戰略的重要領域。
經過多年發展,紡織行業已經形成了一支涵蓋行業組織、高校、研究機構、骨干企業和需方單位的高水平紡織軍工配套體系。紡織工業承擔了軍用紡織品的研發和先進管理工作,具有完整的軍工配套體系。
由于軍品在紡織業中科技含量、質量要求很高,特別是對武器裝備防護用品要求更高,2018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成立了中國紡織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以更專業的組織推動軍民融合工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指出,下一步,紡織工業還將制定《中國紡織行業軍民融合發展指導意見》,以更系統地推動軍民融合工作。
紡織行業將全面貫徹實施軍民融合國家戰略,進一步加快技術、服務“走出去、引進來”步伐,構建特色鮮明、核心競爭力強的軍民融合產業體系。主動對接中央和國家重大戰略,圍繞新興領域和戰略領域,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突破軍用紡織品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
此外,深化產融合作是推進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落實紡織行業新定位的重要動力。近年來,中紡聯通過多種形式的服務推進產融工作,加強了行業產融工作的研究、交流和對接。
2018年,為適應紡織行業發展新要求,工信部和中紡聯開展了深入合作,指導中紡聯制定了《紡織行業產融結合三年行動計劃》,發布了重點培育企業名單,協調證監會、銀監會等相關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為實現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企業家資本運作的意識,改善金融機構對行業的認識;加強產融工作組織機構的領導作用,集中做好行業基礎性服務工作;創新投融模式擴展融資管道,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并舉。
08精準扶貧
探索造血式扶貧新模式
紡織服裝行業作為我國工業化的先導產業,在產業扶貧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紡織服裝行業積極響應中央“抓六個精準”扶貧的基本原則,堅持按分類、地區、貧困原因和貧困類型施策,開啟了紡織服裝行業造血式扶貧的先進模式,也創造出“精準扶貧中的紡織工業模式”。
深度調研,精準識別。通過深度調研,精準了解當地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需求,有效解決當地貧困群眾就業問題,可切實推進當地紡織服裝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因地制宜,精準幫扶。根據產業特點和當地行業扶貧的需要,針對不同地區、貧困原因采取不同的扶持策略,可著力吸納貧困地區富余勞動力,拓寬扶貧路徑。
均衡發展,精準管理。精準扶貧離不開東西部地區的緊密協作,通過推動東部紡織企業到西部地區投資建廠,充分吸納西部地區貧困人口就業實現脫貧,可有效培育產業工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站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走在建設紡織強國的路上,精準扶貧這場攻堅戰仍在繼續。在此前召開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2019年,中紡聯將繼續通過開展產業轉移、產業扶貧基金等工作,推動國家精準扶貧任務的執行;深化產業集群與產業轉移公共服務,做好企業對接,合理促進產業資源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流動;開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偏遠地區的管理人才和創新人才培訓,繼續加快推進貧困人口和家庭向產業工人轉化。
09工匠傳幫帶
讓工匠精神引領中國紡織
近年來,各地紡織企業以提升職工創新創造力為導向,加快推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廣大紡織職工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培育了一批具有高超技藝和創新超越等優秀品質的紡織工匠,為紡織實體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為進一步在全國紡織行業弘揚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營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行業氛圍,激發廣大紡織職工學技術、練技能、鉆技藝的熱情,加快打造一支與紡織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戰略要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2018年10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共同命名了第二批20名“中國紡織大工匠”。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紡織工人的偉大品格,充分展示了當代工人階級的主人翁風采和優秀品質,也體現了紡織行業精神的與時俱進和薪火相傳。目前,紡織大工匠已成為行業的一個品牌,爭當大工匠已成為廣大職工的自覺行動。
中國紡織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秘書長姜國華總結說,評選中國紡織大工匠是手段,目的是要把大工匠的先進操作法、高超技藝向行業進行推廣,紡織行業在工業系統中率先組織大工匠宣講交流傳幫活動,就是對大工匠精神的最好傳承。將行業內的多位中國紡織大工匠請到企業,開展“一對一”技術傳幫活動,就是要發揮好工匠的“傳、幫、帶”作用,讓紡織工匠的絕招絕活更好、更廣地傳授給更多的企業員工,在更多的紡織企業培養、培育更多的工匠人才,不斷增強紡織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在新的一年里,中紡政研會在繼續開展行業工匠選樹工作基礎上,還將進一步做好工匠絕招絕活傳幫授工作和紡織工匠創新能力提升與新知識培訓工作,讓紡織工匠精神不斷弘揚和傳承。
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副主席楊冬旭也提出要求,要組織工匠開展“傳、幫、帶”活動,把他們在工作和學習中積累的文化知識、技術技能、經驗經歷、方式方法向職工傳授,激發廣大職工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爭當好工匠的內生動力,努力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時代勞動者,為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要大力宣傳“紡織大工匠”以及優秀職工的先進事跡,講述他們的故事、表達他們的工匠情懷,更多地向職工傳遞工匠精神,真正把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動工匠精神成為行業發展的基本價值遵循,讓工匠精神引領中國紡織。
10文化創新
依托中國文化創建行業新優勢
2018年,面對消費升級,紡織服裝業各類品牌百花齊放,但不論是優勢品牌還是小眾品牌,文化內涵都已經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發展主題,消費者也越來越重視時尚、文化、品位、個性等精神層面的滿足。放眼國際,中國經濟的發展只有伴隨著文化的成長,才能真正打造完整的輸出體系,成為世界經濟圈內舉足輕重的一員。
針對行業的文化創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指出,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伴隨著“無問西東”的全球時尚產業加速融合,中國紡織工業應積極實現時尚文化復興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升產業的內涵式發展與高附加值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也提出,消費升級不僅體現在消費者對更高品質的物質需要,也體現在對更高審美的文化需要,企業需要加大對于多元文化、當代生活方式的研究和把握,讓文化創意與人文思維成為企業價值創造力的重要支撐。
2018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設計師們更是帶來了基于傳統文化、民族服飾、非遺項目等豐富內容的創意展示,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時裝設計師在全球時尚產業發展的大語境下,立足時代發展背景,對于文化傳承的全新表達,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和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此交相輝映。
如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揚,也成為當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的歷史性課題。伴隨著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北京恭王府落幕,觀眾們見證了中國傳統工藝以及非遺走進生活的美好未來。
此后不久,第二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隨之召開,眾多企業家、設計師、非遺傳承人、專家學者乃至金融界人士齊集一堂,從各自角度出發,深入探索非遺之于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深遠意義,以及未來應用的諸多可能性。非遺走進生活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次持續而深遠的文化行動。
展望2019年,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正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多元表現的文化自信,面對市場、面向世界。中國文化穩定、持續、不斷創新發展的態勢,也證明了中國時尚產業在新時代保持著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中國企業的文化之路長久而燦爛。
- 經緯新聞
- 行業新聞
- 國資要聞
- 用戶體驗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電話: 8610-84534078 | |
傳真: 8610-84534135 | |
地址: 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永昌中路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