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5 年 7 月 30 日,北京大学邓宏魁课题组与关景洋课题组 合作 , 在 Cell Stem Cell 上 发表 了题为 Chemical Reprogramming of Human Blood Cells to Pluripotent Stem Cells 的 最新 研究成果 。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利用化学方法将人血液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克服了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备中起始细胞来源的关键瓶颈,将进一步推动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可及性。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成不同功能细胞的潜力,是再生医学的核心种子细胞。化学重编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命运重编程方法,它利用化学小分子组合来精准操控细胞命运,为多能干细胞的制备提供了全新的途径。邓宏魁团队于2013年首次实现了完全利用化学小分子将小鼠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Science,2013)。相比于传统的转录因子重编程策略,小分子重编程提供了更灵活、更简便的细胞命运调控方式。该团队后续还深入地系统性阐述了化学重编程的独特分子路径(Cell, 2015; Cell Stem Cell, 2018),揭示了化学重编程技术与传统转基因重编程策略在机制上的本质差异。
2022年,邓宏魁团队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体细胞,首次制备了化学诱导人多能干细胞(hCiPS细胞),这一突破为化学重编程技术应用于人体疾病治疗奠定了基础(Nature,2022)。随后,该团队开发了更加高效、化学成分明确的hCiPS细胞诱导体系,使该技术制备的多能干细胞更符合临床应用需求(Cell Stem Cell, 2023)。近期,通过克服关键的表观遗传障碍,团队进一步建立了快速的化学重编程平台,能高效地将人成体细胞转化为hCiPS细胞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25)。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过程经历分阶段诱导,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短暂激活的、模拟逆向发育通路的类再生状态(Cell Reports, 2023; Cell Stem Cell, 2024)。这一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化学重编程的独特原理,使其成为一个高效可控的细胞命运调控体系,在临床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图 1 . 化学诱导人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尽管在 人体 细胞化学重编程领域取得了 诸多 进展,但 仍然 存在 一个重要挑战 :寻找理想的用于重编程的人体细胞来源。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脂肪基质细胞虽为常用来源,但其他类型的体细胞——特别是人 类 血细胞——能否通过化学重编程成功转化为hCiPS细胞,此前仍是未知数。与 其它 体细胞类型 相比 ,血液细胞是最易获取、最便捷且近乎无限的组织来源。采血程序成熟 、不易污染 且对患者和 捐献者 侵入性小。更重要的是,血库中储存着大量可用于研究 和应用 的 冻存 血液样本。因此,开发一种 能够 从血液细胞 稳定、高效制备 hCiPS细胞的化学重编程策略 具有 重要 的意义 ,这将克服现有 化学重编程技术的 局限,促进 其在 个体化再生医学 中 的广泛 应用 。
本研究中,团队成功克服了化学重编程技术的关键挑战,建立了将人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细胞重编程为hCiPS细胞的方法。这一新型化学重编程体系,可以在20天内诱导单孔数百个hCiPS克隆的产生,最快仅需12天诱导。同时,该技术方案还可以稳定地从冷冻保存的血细胞诱导获得hCiPS细胞,为利用大型外周血库和脐带血库规模化制备hCiPS细胞系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团队还成功建立了基于少量指尖采血获得的细胞重编程为hCiPS细胞的体系,为大规模构建hCiPS细胞库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策略。血液重编程方法显著地拓展了化学重编程技术的应用范围,首次实现了从人体最易获取且最丰富的组织样本中高效制备hCiPS细胞。
图 2 . 化学重编程诱导不同来源人血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
血液化学重编程体系代表了新一代的人多能干细胞制备技术,有潜力超越传统的转基因策略。本研究显示,对于同一供体来源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化学重编程方法的效率比传统四因子重编程方法的效率高出20倍以上。 此外, 化学 小分子方法简单 易操作 ,无需递送任何外源基因,便于开发即用型试剂盒,易于 广泛 应用。相比之下,基于转录因子的方法在血细胞重编程中 还 存在 一定 局限。 例如 基于仙台病毒( s endai virus)和附加体 载体 (episomal vectors )的重编程方法 ,在血液细胞上诱导效率较低,且 需要将已建立的细胞系进行 多次 传代,以消除外源重编程因子,才能用于进一步的应用。相比之下,化学重编程建立的hCiPS细胞系无需额外操作即可直接使用。鉴于这些优势,这种有效便捷的血细胞化学重编程方法有潜力成为被广泛使用的平台。
这一技术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加速hCiPS细胞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推广和应用。 近期, 邓宏魁和其他课题 组 报道不同的 功能细胞, 例如 胰腺细胞、 肝脏 细胞、T-NK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等 ,都 可以 从hCiPS细胞高效分化获得。 值得强调的是,邓宏魁团队研究 结果表明,将hCiPS细胞来源的胰岛 细胞 移植到 1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 病人 能够实现 自主性生理性的胰岛调控,摆脱外源胰岛素,初步实现临床治愈(Nature Medicine, 2022; Nature M etabolism , 2023; Cell, 2024) 。 这些成果展示了化学重编程应用于重大疾病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结合本研究在血液重编程体系的突破,将进一步推进hCiPS细胞在重大疾病治疗 法的可及性,也为化学重编程在再生医学中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
北京大学 彭芳琪 、 王杨璐 、成林、 蔡如意、傅筱荻、杨芷涵、程若琦 为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 邓宏魁教授、 北京大学药学院 关景洋研究员和 王杨璐 博士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5.07.003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点击主页推荐活动
关注更多最新活动!
配资加杠杆,2023十大正规配资平台,哪个平台可以买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